栏目名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政法聚焦

为新时代崛起江淮保驾护航——2017年全市政法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8-02-07

2017年我市被省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居民小区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经验被全国"雪亮工程"建设推进会推介,全国未检工作会议和全省法企同行现场会在淮召开推广我市做法,"三调联动"经验被中央综治委《简报》推介……

翻开2017年全市政法工作的成绩单,我们发现,今年以来,全市政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年度目标发力,紧扣三大建设用劲,重抓服务大局、深抓改革创新、强抓智慧政法、狠抓基层基础、力抓法治引领,总体呈现出"发展理念新、推进节奏快、创新亮点多、干事氛围好"的显著特点,为谱写新时代崛起江淮精彩篇章贡献了力量。

全局化统筹,服务中心措施更实

【案例点击】2017年9月22日,洪泽湖畔,清江浦区检察院相对不起诉宣告会正在举行,被不起诉人夏某某向法庭缴纳生态修复补偿金后,被依法决定不起诉。原来,被不起诉人夏某某和被告人周某在禁渔期内,驾驶渔船在金湖县境内高邮湖董寺尖北侧渔业水域实施地笼网捕捞,该案系夫妻两人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妻子周某某已被依法起诉,丈夫夏某某因因从犯、具有坦白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故清江浦区检察院依法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


大湖巡回法庭开进渔民船头

该决定既是为了教育感化行为人,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也是为了挽救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从而更好地落实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保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实施。

【记者观察】这是我市实施法治护航绿色发展工程的一个缩影,全市政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3"重点功能区建设的战略布局要求,充分利用自身职能,严格执法、能动司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积极开展环境资源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构筑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屏障,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开展生态修复,守护绿水青山

2017年,全市政法机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压茬推进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成功打赢十九大安保维稳攻坚战。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市刑事案件、八类主要刑事案件、侵财案件呈现发案下降、破案上升的"三降三升"良好态势。实施法治护航实体经济发展工程,各级政法机关及时出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生态建设等意见,并广泛组织干警多轮次、零距离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重拳打击破坏生态违法犯罪行为。


政法干警走进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

法院系统全面推动僵尸企业破产整治,检察系统建成全省首家生态修复基地,公安系统研发的消防项目数字化图审系统、车驾管"10分钟服务圈"等便民举措受到企业和群众普遍点赞,司法行政系统律企同行行动助力台资企业有效规避各类法律风险。

项目化推进,改革创新成效更显

【案例点击】作为农民,袁志西插秧收割,养猪种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为农村义务法治宣传员,袁志西敲锣打鼓,自编自演,凭借能说会道的本事,活跃在农村法治宣传的舞台上。从"单枪匹马"到全家上阵,每年演出至少100场次,这一演就是38年。如今,"袁志西民间法治文艺团"已经成为洪泽区普法宣传的重要社会组织,行走在普法的道路上。

【记者观察】普法类社会组织培育工程是我市政法重点项目之一,2017年共培育普法类社会组织 25个,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300余场,普法工作百花齐放。用项目化思路谋划推动政法工作,是2017年我市抓政法工作的重要方式,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立年度61个政法重点项目,按照月汇报、季过堂、年考核的安排,分主题在盱眙、清江浦、洪泽、淮安区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淮安区"网上调解室"被群众称为"网上法院"

司法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完成员额制改革,稳步推进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办案责任制改革,全市法院普遍建立审判团队制度,检察机关构建形成繁简分流的多层次诉讼制度;市公安局合成侦查中心、反诈骗中心投入实战运行,市司法局牵头组建全省首家法律援助基金会,组织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律师服务团开展接访活动。推动社会组织有效承接社会治理事务,累计发展社会组织4400家,普法类社会组织数全省第三。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社会治安综合保险,累计承保70余万户,荣膺全省政法创新项目优秀奖。依托"平安江苏"APP累计注册平安志愿者21万余人,群防群治常态化机制日益完善。

集成化应用,智慧政法引领更快

【案例点击】我市是全省深化公安改革的试点城市,在全国首家成立了副处级建制的大数据管理支队,建成了全省公安机关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全市公安机关以大数据为支撑,共研发社会管理、可视化巡防等18个实战应用平台,123个实战应用模型。


开展"五整一打"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大数据警务的大开发、大应用生成了淮安公安新的增长极。数据研判同步上案,织密"数据天网",形成了"E网打尽",全市刑事案件破案率上升了1.7个百分点,全年20起命案全部破获。群众见警率上升20%,案件压降了2.9%。服务更广泛。数据管理对接接处警、窗口服务、执法办案等业务流程,拓展微警务掌上服务,让群众更多感受大数据警务的获得感,全市群众满意率上升至96.58%,创十年新高。

【记者观察】"智慧政法"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建设的"智慧淮安"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今年乃至今后三年全市政法工作的龙头工程,我市按分步走的建设方案,在全省率先启动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实现数据平台的充分聚合、实时联通、深度应用和数据安全,为部门单位参与社会治理、提升工作质效提供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精准化支持。大力推进城乡技防一体化建设,居民小区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工程和技防监控村村通工程深度推进,7个县区全部通过省技防城验收,洪泽区、盱眙县率先开展升级版技防成建设试点,"雪亮工程"规模质态跨入全省先进行列,现代化防控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实施"四频一网"工程,基本建成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综治视频指挥系统。破冰启动全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初步实现涵盖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银行、电信运营商等40个单位数据的汇聚共享。智能化管理手段在基层广泛应用,全市范围推广应用房屋二维码、智能门禁系统、"视联危管"系统、"e通寄递"系统、"场所行业合成管控"系统、电动车防盗系统。洪泽区建成全省首个刑事涉案财物"一站式"管理平台"警银通"。

精准化施策,基层基础工作更牢

【案例点击】以前的石塔湖小区管理不到位、环境脏乱差、矛盾纠纷多、安全隐患大,物业费收缴率不到30%,每年治安案件平均达30多起。随后,小区探索推行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管公司、业主"四方共治"的小区治理新模式,支持社区"两委"干部、小区支部书记、社区老党员按程序竞选业委会主任、参与业委会管理,提升小区治理的成效。如今,这种"四方共治"的模式社区实现了"大和谐"。

【记者观察】小区社会治理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方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政法工作的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突破点也在基层。2017年全市政法机关以"基层基础建设年"为契机,下大力气实现力量整合在基层、工作合力形成在基层、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在基层,以基层基础工作的"根深"换取政法事业发展的"叶茂"。作为苏北唯一试点市,按照"市区联动、分类实施"思路强力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试点建设,清江浦区"基础信息一体化采集、多源数据一张网共享、智能应用一站式服务"模式得到省综治委充分肯定。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关爱留守儿童

健全全口径社会矛盾分析研判机制,实施三调联动战略,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全省第三,民商事案件收案数在往年不断攀升的态势下首次下降,降幅达19.43%。建成市级防控风险库,实现对重点涉稳人员的有效管控。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奖监护和"4+1"监管制度,有效压降了肇事肇祸案事件。刑释人员衔接率、帮教率均达100%,安置率达96%,社区服刑和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持续走低。平安医院、平安学校等15项系列平安创建质效更加凸显,连续六年被命名为全省平安铁路创建先进市。


政法干警走进校园,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不断拓展法治创建的广度和深度,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行公正司法示范点、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示范单位、依法管理诚信经营示范企业和星级平安法治小区等创建,创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05个,建成率达42.5%。

专业化打造,政法队伍活力更强

【案例点击】"作为周总理的家乡人,我们要把周恩来精神深深地融入思想和血液,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特色鲜明、素质过硬的政法队伍,筑牢政法干警忠诚履职根基,维护社会发展稳定大局。"淮安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崔步银说,自去年该区政法系统开展"精神育警"主题教育活动以来,该区共调处民间纠纷12950件,调解率为100%,调处成功率99.63%,连续第12年创成省"平安县区",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率达到89.9%;公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5.5%

【记者观察】跨越发展、进位争先离不开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政法队伍,2017年,全市政法机关大力弘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争先创优、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以作风建设新常态确保各项工作在状态、出实效。


市政法系统举行"践行恩来精神•争当忠诚卫士"主题报告会暨迎"七一"党建表彰活动

开展"践行恩来精神、争当忠诚卫士"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政法先进典型引航工程,成功举办"七一"汇报表彰、"向人民汇报"等活动。作风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以"铸魂、立德、提神、守廉"为核心理念,召开全市政法系统警示教育暨作风建设大会,成立120人的全市执法司法监督评议团,高频次开展作风检查、执法监督、绩效考核。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实施细则》,先后两批组织优秀政法干警疗养活动,建立政法干警挂职锻炼机制,首期选派13组26名政法干部交流任职,创立政法大讲堂制度并开课4期,举办全市基层政法综治干部培训班,与中国政法大学成功联办全市政法系统高级研修班,政法队伍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