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政法聚焦

淮安:齐心淮尚善治 共襄长治久安

发布时间:2022-09-30

近年来,淮安牢牢抓住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建设契机,立足地方实际,大胆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人民期盼、体现淮安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全力打造“淮尚善治”工作品牌。淮安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公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度等核心指标持续向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淮安市委政法委被表彰为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

近日,“喜迎二十大 法治建新功——总编辑对话设区市政法主官”融媒体采访团来到淮安,专访了淮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青。

记者:

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中,淮安一直将强化政治引领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将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能否介绍一下具体做法?

周青:

政治引领是凝聚市域社会治理合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市域治理的根本要求。淮安充分发挥政治引领的先导性、根本性、决定性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健全组织体系;强化党建引领,优化治理格局;深化“党管政法”,筑牢政治忠诚;切实把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统”起来。

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并纳入“十四五”规划,淮安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50多个主要部门参与的市域社会治理领导小组,下设九个专项工作组,及时印发实施方案、制定工作规则、细化职责任务、强化督导考核,构建形成了党委揽全局、市级抓统筹、区县负主责、镇街强执行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制定出台《全市政法系统“十四五”政治督察工作规划》等多项制度文件,确保市域试点创建各项决策部署在政法系统得到坚决落实。

持续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完善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小三级”组织架构,设立村民议事厅、街坊议事堂,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建立社区居委会、社工组织、社会组织、社工“四方联动”机制,发挥平安志愿者、“五老红袖标”、治安热心人等群防群治力量,着力构建以党委领导为核心,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等多元力量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协同联动市域社会治理格局。

精彩实践

淮安探索“两网融合”“红网领航”等党建引领新路径,深入实施社会化推进、市场化运作、全民化参与“三化协同”工程,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开展协商议事活动3万余次,引导社会组织承接社会治理项目783个,惠及群众17.4万余人次,同心同向聚合市域社会治理力量。

640.jpg

记者:

淮安始终将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中之重,“精网微格4.0”工程也成为全省样板。请问淮安在推进“精网微格”、夯实基层基础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有哪些?

周青:

淮安始终将抓基层、打基础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和固本之举,抓实阵地、细化单元、建强队伍,不断夯实市域社会治理根基。

持续加强“三中心一站点”建设。按照“规范化、实战化、智能化”要求,建成市县镇村“三中心一站点”指挥体系,科学设置法律咨询、信访接待、流动人口管理、矛盾调处等窗口,推动“放管服”改革和“减证便民”行动融入中心运行全过程,构建起“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反馈”的工作流程,努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深入推进“精网微格4.0”工程。以打造更加精准、精细、精致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品牌为目标,结合区域位置和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将淮安市5328个综合网格细分为20601个微网格,配齐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同时以楼栋为基本单元划分“十联户”,构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微网格—十联户—户”工作体系。以专职网格员为纽带,在每个微网格配备一名联络员,明确微网格民意收集、政策宣传、巡查走访、服务大局等五个方面辅助事项,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不断充实基层治理力量。以机构改革为契机,配齐淮安市93个镇(街)政法委员,推行镇(街道)政法委员责任清单,确保基层政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以基层审批服务执法“三整合”为契机,注重提升社会治理中心和综治中心、网格中心的统筹实战能力,全面加强派出所、人民法庭等基层政法单位规范化建设,推动资源下沉、硬件提标、人员增效。

精彩实践

在推进“精网微格4.0”工程中,各县区大胆实践,先行先试。淮安市清江浦区大力实施全面摸清基数、筑牢基础、做强基层的“三基”行动,建成1个区级、16个镇街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和114个村居级社会治理服务站、16个网格睦邻驿站,构建起“554名网格员+2085名微格长+10000多名文明实践员”的“百千万”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小问题不出户,大问题不出栋,再大问题不出社区”。

640 (1).jpg

图为周青赴淮安市洪泽区开展“庆七一·联系点上过党日”活动,看望慰问老党员朱秀英

记者:

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是淮安认领的特色项目,前不久还在第四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班上作了交流发言。请介绍一下淮安在“防风险、护稳定、保安全”方面开展了哪些先行探索?

周青:

今年的淮安市委政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1148”的工作思路,其中第一个“1”就是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在实践中,我们始终牢记平安是最大的民生,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范能力,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抓好隐患源头排查。发挥稳评风险“过滤器”作用,建立稳评1+5制度体系,近年来,共对1000余件重大决策事项开展稳评。深入开展涉稳风险源头治理“清源行动”,严格落实矛盾隐患日常排查与重点排查机制,重点开展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等“三项排查”。将矛盾纠纷排查纳入网格员巡查走访职责,用好“阳光信访”平台,积极推动落实属地管理、源头稳控和基层治理措施,努力将矛盾问题发现在早。

注重矛盾多元化解。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实施“三调联动”提升工程,推广应用“一码解纷”平台,深化党政领导“一线三包”活动,最大程度将矛盾化解在前端、控制在基层。实体化运行县镇村三级调处中心,加强诉调对接中心、基层派出所派驻调解室建设,住建、人社等十五个重点部门全部设立行政调解室,淮安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被中央政法委表彰为“全国平安医院工作表现突出集体”,打造“张贵银调解室”“巨坤调解室”等多个“金牌调解室”,淮安市矛盾纠纷化解率位居全省前列。

强化风险应对处置。用好“五色预警”平台,联合公安、网信、信访等部门,对全市面上风险态势进行“日调度、周研判、月盘点”,及时掌握突出矛盾风险隐患类别,确保提前预警处置。

精彩实践

淮安市常态开展党政领导“一线三包”活动,市县两级党政领导每年带头挂包化解一批疑难复杂问题事项,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推动信访工作提质增效。成立淮安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建立“市县联动、调保结合”医患纠纷调处模式,累计化解医患纠纷720余件,被中央政法委表彰为“全国平安医院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640 (2).jpg

记者:

科技手段是淮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请问淮安在强化智治支撑作用方面有哪些探索?

周青:

淮安主动适应新科技发展趋势,坚持以新科技应用助力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作用,加快数据融合共享、服务实战,推动指挥调度更智能、风险防范更超前、便民服务更高效。

加强平台整合,构建指挥调度网络。纵深推进“一个中心统指挥”项目建设,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1+4+N”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自主研发“五色预警”“四源共治”等应用系统,融合雪亮工程、网格化管理终端,搭建市县镇村网格五级可视化视频调度系统,融合政法、民政等各类数据信息12亿条,推动形成资源共享、联动共治、扁平高效的指挥运行体系。

突出数据赋能,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按照“全面覆盖、智能感知、云上共享、精细治理”的总体目标,全面加强新一代雪亮技防建设,围绕地面、空中、水域全方位布局,织密立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科技防控网。推动建立以数据赋能、指挥调度、武装巡逻、便衣查证、处突专业力量为抓手的“睿剑”现代巡防体系,组建“巡鹰”等64支数据赋能战队,切实提高打防管控实效,实现了案件总量、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下降,见警率管事率、打防管控能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上升的“三降三升”目标。

优化智能应用,提升便民服务质效。打造集政务和民生于一体的“i淮安”App,实现各类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城市运营服务“一网通办”,依托“12345”热线推进“一条热线连民生”,建立标准化线上处置闭环,实现对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和社情民意实时收集。加快推进智慧法院、智慧警务、智慧司法等项目建设,建成13个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中心,研发“淮安公安微警务”“企业法律风险体检”等微信小程序,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的政法服务。

精彩实践

淮安坚持“以智力补人力、向科技要警力”的工作理念,开发“无讼淮安一码解纷”线上多元调解平台,将解纷组织、解纷人员、适宜诉前调解案件100%引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调解、咨询查询、诉与非诉、司法确认等服务。2021年5月该应用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在线调解各类民事纠纷1.5万余件,先后获评“全国智慧法院十大创新案例”“全省政法工作优秀创新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