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贺荣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淮安“老兵调解”工作经验在会上作书面交流。 近年来,淮安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涉退役军人矛盾纠纷化解需求,全国首创“老兵调解”工作模式,以“战友情结”化解“矛盾心结”,打通化解涉退役军人矛盾纠纷的“最后一公里”。有关经验获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肯定,并被司法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全国推广。截至今年9月,“老兵调解”组织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598起,其中涉及退役军人矛盾纠纷4030起,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 突出前瞻性抓谋划  打造工作新品牌 为切实增强做好服务退役军人工作效能,淮安市聚焦退役军人群体性纠纷突出的现状,探索运用人民调解吸附化解涉及退役军人矛盾纠纷,培育淮阴区“老兵调解工作室”、金湖县“老班长调解工作室”等“老兵调解”组织,吸收政治可靠的优秀退役军人担任人民调解员,就地化解涉及退役军人的特色矛盾纠纷。  凝炼淮阴区“4+5+5+N”老兵调解工作法,推广金湖县“聚和、善谋、会盘、敢断”的“老班长”工作法,以点带面在全市培育了一大批“社会知名度高、调解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广大群众认可”的精品老兵调解工作室,受到广大退役军人的普遍欢迎。 先后出台《“老兵调解工作室”工作制度》《退役军人纠纷分类分级精准解决实施办法》等文件,构建“老兵调解+”全链条工作机制,推进“老兵调解”队伍履职规范化,激发广大退役军人调解员弘扬“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鲜明精神,积极消解退役军人群体性纠纷,架起党委政府和退役军人协调沟通的“连心桥”。 
 聚力高标准抓建设  实现市域全覆盖 坚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在全市推进“老兵调解”组织体系建设。县镇两级“老兵调解”组织全面铺开,退役军人人数较多地区延伸至村(社区),当前已建成“老兵调解”组织748个,实现了组织网络市域全覆盖。 明确建设标准,专员指导跟进,确保将服务退役军人调解组织打造成标识清晰、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制度健全的“退役军人心理情绪的疏导站、维护权益的保障站、法规政策的宣传站和诉求反映的联络站”。 选聘1126名政治可靠、勇于担当、诚实可信、公道正派优秀退役军人担任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制定“老兵调解员”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多层次、广渠道、全覆盖”开展专业化培训,有效提升了“老兵调解员”化解新形势下矛盾纠纷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并涌现出了刘国旗、裘化荣等一批全国模范。 
 聚焦高效率抓推进  构建全链条机制 构建“老兵调解+微网格”工作机制,围绕军人退役的重要时段、军人安置集中的重点行业和安置任务较重的重点区域,组织开展“拉网、滚动”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 构建“老兵调解+定期研判”工作机制,完善涉退役军人纠纷信息研判处置链条,构建上下联动、反应快速、处置有力的实战化体系。 构建“老兵调解+定制服务”工作机制,结合个案实际,综合做好政策宣传、心理疏导、矛盾化解工作,促进矛盾实质性化解。截至今年9月,为退役军人开展心理疏导2020次,政策解读6219余次,法律咨询11269次,帮助就业463次。 构建“老兵调解+联合融动”机制,外聚合力,推进公调、诉调、检调、访调无缝对接,建立与退役军人事务、民政、信访等部门协同会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流转疏导。内挖潜力,利用“苏解纷”等平台构建“老兵调解”“线上”通道,推进七类非诉方式组团疏导纠纷,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大局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