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社会治理

淮安工业园区:探索实施“1+3+N”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机制

发布时间:2022-10-31

淮安工业园区策应产城整合发展,立足由农村治理向社区治理逐步转型的阶段性特征,着力探索实施党建引领社区治理“1+3+N”新机制,即坚持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优化居民自治、场所阵地、治理服务三个载体,统筹协调党员群众、社区五老、名人能人、志愿者、社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多方资源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全面履行好社区各项职能,努力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治理质效。

640.jpg

拟解决问题

拆迁安置小区内党组织设置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健全、公共服务不配套等问题。

推进措施

夯实基层组织

当好党建引领“主心骨”

充分发挥园区各级党组织联动优势,将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网格、扎根到基层,实现“党建管到底,社区管小区,一网管所有”。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及“1+3”系列文件,建立区、办两级党组织书记联系指导社区制度和社区“第一书记”制度;完善“办事处党委—社区党委—网格、物业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按照“一网多用、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落实网格员分片包干、联系到户工作责任,形成一贯到底的网格体系,推进服务管理向社区每个角落覆盖延伸。

640.png

创新治理机制

架设党员群众“连心桥”

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自治体系,优化居民自治、场所阵地、治理服务三个载体,完善管理服务机制。通过实施“村改居”,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监督委员会和小区党群议事会,修订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公约,促进社区治理规范运行;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落实“一门受理、一站服务”帮办代办机制,打通服务居民的“神经末梢”;探索建立社区市政、物业和家政管理服务中心,同步成立中心党支部,推动解决小区脏乱差、充电停车难等问题。

640 (1).png

凝聚多方合力

绘就融合共建“同心圆”

充分发挥社区党委领导协调各方作用,建立“一核多元”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机制,变“独角戏”为“大合唱”。通过挂牌亮身份、党员联户、设立党员先锋岗、成立红管家、红代办队伍等方式,充分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以“五老”、名人能人等为骨干、专业律师为顾问的社区义务法律援助队伍和调解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援助,调处各类纠纷;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深入走访群众,变“坐等上门”为“主动问需”;将办事处科室职能与社区服务职能无缝对接,实现管理服务一站统管,服务居民一门办理。

阶段性成效

社区治理体系不断优化

组建5个社区党委、21个网格党支部、5个物业党支部,实现全域党组织全覆盖,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社区党建指导员,从社区挑选273名优秀党员担任楼栋长,实现党员联户全覆盖;采取建组织、织网格、派人员、融职责等方式,累计划分21个网格,将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工作纳入网格化治理,建立信息收集、矛盾调处、应急处置等机制,设置65个哨点,动态选聘52名网格员,排查登记1.2万户,收集各类诉求213件,调处矛盾纠纷87个。

联建共治成效日益凸显

吸纳学校、医院、企业等50余家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开展互联共建,累计开展各类活动45次,共推党建项目26个,共创党建阵地15个,参与社区服务事项500多人次;机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赴社区开展法治宣传、健康义诊等项目化服务活动100余场;设立党员服务示范岗、先锋岗等150个,组建党员突击队、志愿者服务队15支,聘任社区红管家、红代办80名,服务群众2万多人次;成立“言和”工作室、老娘舅调解队等组织7个,用好社区“五老”、民警、律师等资源。

640 (1).jpg

管理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探索支部问事、群众说事、民主议事、办结评事等自管自治机制,累计开展活动32场次,收集并讨论议题246个,办结239个,群众满意率100%;通过购买服务、盘活资产、服务企业等方式,为社区群众提供就业、创业和公益等岗位300多个,带动集体经济年增收超20%;优化社区党委领导下红色物业管理和红色业主委员会监督的小区管理路径,推动解决治理难题69个,花河佳苑获评省级“红色物业”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