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人物风采

重访“背篼法官”郭兴利:当选十九大代表是人生中的大事

发布时间:2017-10-18

  ●人物档案

  郭兴利,十九大代表。剑阁县法院党组成员、开封镇人民法庭庭长,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0月13日上午9点,淅淅沥沥的秋雨中,记者抵达剑阁县开封镇人民法庭。庭长郭兴利正拿着笤帚清扫法庭门口的空坝子,这时电话突然响起,郭兴利对着电话那边说:"你这个离婚案能调解是最好的,记得下个月14日准时来法庭……你放心,你要相信法官,相信法律。""这个案子昨天立的案,我给当事人打了十几通电话没人接,好不容易好联系上。这不,当事人总算回电话了。"郭兴利冲记者一笑,"再过几天就去北京了,手头的案子得全部结了才能放心"。作为我省政法系统的唯一一名来自基层的十九大代表,郭兴利即将赴京。

  自2012年首次采访至今,四川法制报和郭兴利结下了不解之缘,记者也见证着他的诸多荣誉和责任。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记者再次探访了这位"老朋友":他依然面容憨厚,笑容朴实,即使荣誉载身,卸下了背篼,一颗为民的"初心"依然没有改变。

  "背篼法官"的26年坚守

  开封法庭坐落在偏辟的剑门山区,以前山里不通公路,老百姓到开封镇上办事全靠步行,有时要走上一整天。在郭兴利提议下,开封法庭开始用巡回审判的方式,将法庭从公堂之上搬到百姓身边。

  在当地道路改善前,崎岖山道上经常能看到郭兴利和同事们用背篼背着卷宗和国徽,走在开庭路上的身影。

  从1991年转业至今,郭兴利在开封法庭工作26年。他说自己1982年入党,到1991年当上法官,"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这里的乡亲对我有恩,这里是我的根。"郭兴利告诉记者,开封镇是他的老家,没有乡亲们就没有他的今天。

  现在的他仍然坚持到老百姓家门口办案。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背篼换成了小汽车,但很多老百姓仍住在地势陡峭的大山深处,郭兴利仍要走路才能到达。

  26年来,郭兴利的足迹遍布开封法庭辖区15个乡镇的169个行政村,行程35万公里,背烂了几十个背篼、骑坏了5辆自行车。他经办的3300多件案子调撤率达90%以上,无一改判、无一信访投诉,无一不廉举报。

  将第四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当选十九大代表,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还有3年就退休的郭兴利,此前已经3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其中两次是去领奖。这次,他将作为党代表履行职责。郭兴利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来自政法系统的基层代表,郭兴利明显感受到司法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法治进程正在加快脚步。他始终坚持不变的是,把群众摆在第一位,用真诚讲法,在实践中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换来了当地法治建设的进步:如今在开封法庭,邻里纠纷、民间借贷等民事案件呈逐年减少趋势;人们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群众积极应诉的多了,不服调解的少了。他总结的一套"亲情调解法""圆桌调解法"等办案方法,也在全省法院系统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