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人物风采

周婷:专业铸匠心 真情赢民心

发布时间:2022-10-12

640.jpg

640.jpg

周婷,女,1987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烟台大学法学学士,2010年参加工作,2012年进入盱眙县人民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马坝法庭副庭长等职务,现任盱眙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一级法官。

2014年独立办案以来,周婷同志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摸索推进简易案件的审理,总结形成了类案集中排期开庭、模板文书等多个硬核工作方法,为速裁案件快速高效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笃行实干,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的初心,2019年调整到马坝法庭工作后,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发挥小案件大课堂的作用,多次开展巡回审判,将赡养纠纷、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庭审放到村居、家门口、田间地头进行。善于思考,注重法理与情理的交融,2022年1月1日发出全国首份家庭教育指导令,督促未成年人父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法治日报》《江苏法治报》《江苏经济报》等媒体广泛报道。《人民法院报》以“芳华十年,一路痴劲”为题用一个整版宣传周婷同志的事迹故事。荣立个人二等功 1 次、三等功 2 次,荣获全省优秀法官、全市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淮安五四青年奖章、盱眙县十大杰出青年、江苏好人等荣誉。

,时长01:59曾经的她,扎根基层、步伐坚定,穿梭在田间地头,怀揣理想,勇往直前。

如今的她,头顶国徽、身披法袍,坐于审判席上,法心如秤,司法为民。两份职业,两种选择,她都闯出了别样风采。她就是盱眙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周婷。

从学生到村官的转身

640 (1).jpg

2010年夏天,周婷从烟台大学法学院毕业了。带着海浪奔腾般的喜悦和激情,她回到了故乡淮安。可是学了几年法律毕业了,到底该干什么?成为她人生的第一道难题。

初次公考失利后,她选择报考了大学生村官,并被分到了离市区较远的盱眙县河桥镇。没能圆法官梦的她,就这样成了一名村官。

到河桥镇没多久,周婷便意识到象牙塔外的生活并不简单。由于她不是盱眙本地人,又是一个小姑娘,刚开始群众都不相信她。她一度失落,一度苦闷,想来想去,周婷觉得抱怨只会让自己消沉,只有振奋精神,实实在在地帮群众办点实事好事,才是赢得群众信任的唯一可行之道。

当时镇里有位老上访户,因为承包土地与同村的另一家发生了纠纷,几年来村里、镇里三番五次做工作都不行。接到任务后,周婷多次上门和老上访户聊天,与他聊不通,就找他的子女聊,并和他到田里一点一点辨认地块,终于对如何解决问题有了思路。她开始帮着老上访户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到司法局申请援助律师,并全程协助完成到法院诉讼的全部事宜。功夫不负有心人,法院最终判决支持老上访户的主张,判令另一户人家返还争议土地。

老上访户纠纷的化解增强了周婷做好群众工作的信心,与法官、律师的接触更让她再度燃起了想要从事法律行业的念头。于是,她拾起了法律专业知识,在扎根广袤大地的同时深入专研,怀着司法初心继续前行。

做法官,她敢于挑战

640 (2).jpg

2012年7月,周婷一鼓作气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了盱眙县法院工作。她从最基础的书记员干起,带着年轻人独有的朝气和闯劲,敢想敢拼,只干了一年书记员就成了助理审判员,只干了三年助理审判员就成了员额法官。

 2016年4月,根据司法改革需求,盱眙法院成立速裁组,专门负责简单案件的快速处理,周婷从民二庭调整到速裁组担任审判员。虽然速裁案件法律关系较为简单,但结案任务十分繁重,不但要加速结案,还要探索简案快审的路子,一切从头开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面对源源不断涌进来的案件,她没有退缩。靠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她边干边摸索,总结形成了类案集中排期开庭、模板文书等多个工作方法,推动了速裁案件的快速审理。

2016年,她创造了盱眙法院历史上民事案件结案最多的数据——741件,这个数据至今在盱眙法院甚至在全淮安市法院系统也很难超越。2017年结案624件,2018年结案475件,连续3年结案均位居盱眙法院首位。

“周婷不仅办理的案件数量多,案件质量也好。”这是当时院领导对她的一致评价。

2018年,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当地政府大力推进城南的老城区改造,但却有8名征收户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产生了矛盾。“法官来了也没用,我就是要上访。”“今天要不解决,我们就把县政府封了。”信访室里,十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吵,情绪非常激动。赶到现场的她第一时间与当事人沟通,在耐心听完上访户的诉求后,又联系开发商,进一步了解案情。她认为,这个案件如果就案办案,很可能形成“马拉松”官司和无休止的信访,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她第一次组织调解时,从下午两点一直谈到晚上八点多,因双方互相不坦诚,还发生了肢体冲突。她带着比她还小几岁的女书记员,心里直发怵,但她默默地告诫自己:再坚持一下,必须要谈成。调解失败后,她赶紧将第一次调解形成一致的意见以及还存在争议的事项进行了整理,接着又研究了几套解决方案。在她的努力下,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全部履行到位。一起涉众矛盾纠纷,仅用了20多天就成功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专业之外更要有一颗同理之心

2018年11月,周婷到马坝人民法庭担任副庭长。在这个最贴近基层的地方,她又有了新的感悟。

那是一起特殊的婚姻纠纷案。“先是女方婚内起诉要求男方支付扶养费,后来男方又起诉要与女方离婚,我照常上门走访,发现女方是个渐冻症患者,并且精神状态很糟糕。”周婷回忆,“当时我了解到,2017年两人育有一女,却很快夭折。后男方外出打工,两人长期分居,男方两次向法院起诉离婚,女方接连遭受失去女儿和男方起诉离婚的双重打击,病情加剧。”

按照法律规定,女方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一般判决不准离婚,但是周婷以敏锐的同理心感受到了女方的真正需求——心理疏导。于是她多次以个人名义约女方交心聊天,深入了解女方的想法,同时做通男方的思想工作,为女方争取到了物质补偿。最终女方走出了心理困境,双方调解离婚。案件结束后,周婷带着鲜花去看望了病情得到缓解的女方,女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并给了她一个难忘的拥抱。“这个温暖的拥抱,是给我最好的嘉奖。”周婷动容地说。

至此,周婷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今年1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当日,周婷发出了全国首份《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引来社会广泛关注。她说:“每一个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背后都存在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念社会观念错位的情况。家庭教育的缺失极易给孩子、家庭乃至社会留下遗憾,因此在适用法律公正严肃的处理每一个案件的同时,我更关注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原因。发出《指导令》就是希望能将法律‘定分止争、保护与惩戒’的作用贯彻到底,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能走在正轨上。”

“司法者唯求公平正义。”在法槌起落、案卷翻飞中,她将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化作一种强大的力量和信念,用看似柔弱但却坚强有力的肩膀,勇挑公平正义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