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了!这笔钱终于到账了,孩子的学费总算有了着落!” 7月下旬的一天,申请执行人老周的家属陈芳(化名)特意带着一面写有“司法为民 高效执行”的锦旗,来到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服务中心。她紧紧握着法官的手,眼眶泛红。这面锦旗背后,藏着一个跨度近一年的追薪故事,更映照着淮安法院“件件有回应•案案有着落”全域执行行动为群众打通执行最后一公里的温暖实践。 
事情要从2024年年底说起。老周在淮阴区某建材厂打工,因公司经营不善,建材厂老板赵某拖欠老周工资长期未发,还玩起了“躲猫猫”——电话不接、厂房搬空。无奈之下,老周向淮阴区法院起诉并申请强制执行。淮阴区法院第一时间启动财产查控及线下调查措施,除登记在其名下的一辆SUV以外,赵某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财产。虽依法对车辆进行了查封,但经多方调查,始终未能发现赵某及其车辆的实际下落,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那时候我天天跑法院,几年的血汗钱眼看着要打水漂。真的无法面对每天熬夜学习冲刺高考的孩子,害怕因为学费耽误了他的前程。”回忆起当时的困境,陈芳声音仍有些哽咽。 时间转眼到了2025年6月,热浪席卷淮安,洪泽区三河镇某社区网格员李梅(化名)像往常一样在辖区内走访。作为社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李梅不仅熟悉每家每户的情况,还牢记着法院此前上门宣传时强调的执行线索举报机制——为激发社会公众协助执行的热情,市法院与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联合设立了专项奖励。只要发现被执行人的行踪、财产线索,都可以通过执行服务热线上报,说不定就能帮到有需要的人。下午5点多,李梅路过社区门口的停车场时,一辆白色SUV引起了她的注意。“那辆车看着挺新的,以前没在社区见过,而且车牌有点眼熟,好像和法官给我们发的《查封车辆清单》上的号码有点像。”李梅赶紧掏出手机打开APP,对照车牌仔细核对——没错!正是赵某那辆被查封却一直找不到的SUV!更让李梅惊喜的是,她看到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孩从车上下来,径直走进了小区3号楼——而3号楼,正是赵某父母的家。 李梅没有贸然上前,而是悄悄走到树荫下,打开微信群上传了车辆照片、车牌号码、停放位置,还补充了“驾驶员为年轻男孩,疑似被执行人儿子”的信息。此时,淮安中院执行线索接处研判中心线索专员陈慎谦刚处理完一条财产线索,手机就收到了该条信息提醒。他一刻没有耽搁,立即登录法院与车管所搭建的网络查控专线,再次核实车辆登记信息和查封状态,同时拨通了网格员李梅的电话:“大姐,请您协助留意车辆情况,我们马上处置,请保持信息畅通!”“线索接处研判中心就像快递分拣中心,集约化接收来自执行服务热线、微执行小程序、执行服务中心等线上线下平台的执行线索信息,给每条线索都贴上专属‘快递单’,并且根据线索类型、紧急程度等分类研判处置,从接收、分流、处置到反馈,全程可追溯,确保每条线索都能得到妥善处理。”查控专线很快反馈:该车辆确系赵某名下财产,2024年10月已被淮阴区法院依法查封。“该线索属于红色预警线索,必须30分钟内响应。”陈慎谦立即将线索反馈至执行指挥中心。执行指挥中心内,大屏幕上正显示着全市法院“一点三片”执行工作分布图。接到线索后,指挥中心副主任汤敏迅速调出车辆所在社区的位置信息——“车辆离洪泽区法院执行局最近,请洪泽区法院派就近执行团队出警!”汤敏通过执行指挥调度平台向洪泽区法院下达紧急出警指令。 接到指令后,洪泽区法院执行干警仅用25分钟就赶到了线索指向的地点,并依法扣押了涉案车辆。“等我们自行赶往现场,很可能就错过最佳时机了。现在全市法院执行力量‘一盘棋’,遇到紧急情况能快速联动、重大案件可以集中攻坚,效率和效果比以前高多了。”随后赶来的淮阴区法院执行干警感慨道。当执行干警敲开赵某父母房门亮明身份后,男孩有点慌,说车是他爸让他开回来的,不知道车被查封了。执行干警没有苛责,而是耐心向他解释了法院查封的法律依据和拒不配合执行的后果,男孩主动给赵某打了电话,让他尽快联系法院。 车辆成功扣押后,淮安中院对该线索的监督管理并未就此止步。依托精细化管理系统,执行监管中心对该车辆的处置进行全流程可视化监督——从车辆扣押到委托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再到挂网拍卖,每一个环节都在系统内实时更新,确保财产处置不拖延、不积压。“按照规定,我们会对临期未处置的财产及时发出督办通知,这辆车从评估到挂网,比以往缩短了近一周。”汤敏介绍,在车辆拍卖前,淮阴区法院还依法通知了被执行人赵某,告知其拒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督促其主动履行剩余债务,“但赵某还是拒不配合,我们只能依法推进拍卖程序。”拍卖款到账后,执行法官第一时间通知了陈芳,让她准备领款材料。“接到电话的时候,我还不敢相信,直到看到银行卡里的到账信息,才觉得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感谢法官和网格员大姐,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陈芳说。 据了解,自“件件有回应•案案有着落”全域执行行动开展以来,淮安法院不仅联合公安、车管所等部门搭建“线上信息反馈、线下协助调查”的立体化执行网络,还创新建立协助执行见义勇为专项奖励,发动外卖骑手、社区网格员、停车场管理员等普通群众协助执行,有效破解了“查人找物难”问题。 “每条线索都像一颗种子,只有精心培育才能开花结果。”淮安中院执行局局长姚月梅介绍,“我们建立了移交-督办-反馈闭环机制。线索移交后,处置法院要定期反馈处置进度;指挥中心通过系统实时监控,对超期未处置的线索发出督办单;处置完毕后,必须向提供线索的群众反馈结果。只有让每一条线索都有回应,才能让更多人愿意参与到执行工作中来。我们要通过这样的‘全域执行’模式,让司法公正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法院执行到位率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执行完毕率同比增长1.26个百分点,平均结案时间同比缩短1.86天,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