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法治淮安

洪泽湖畔的法槌声

发布时间:2020-11-09

碧波荡漾洪泽湖,流淌着融汇百川、奔涌不息的精神力量,哺育着40万大湖儿女。坐落于湖畔的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人民法院成立于1956年,秉承“明镜鉴公义、尚法泽大湖”的院训,守护着大湖儿女的平安幸福。历经64载栉风沐雨,一次次国徽悬挂在湖畔,一次次法槌声敲响在湖畔,一次次握手言和在湖畔,流逝的是时间,不变的是洪泽法院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忠贞。

翻开长达64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开启了洪泽法院人不断前行的法治征程。当我站在院史陈列室,看着这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似乎看到了他们司法为民、一路走来的身影,留下一串串永不磨灭的印迹。

他们,一直在路上。

变迁

1956年7月,在东风路上一所两层砖瓦结构的民居里,一块写有“洪泽县人民法院”的牌匾,在仅有10名干警的见证下,担负起定分止争、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责使命。国徽、自行车、卷宗、法槌成为法官办案的装备,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法官的身影。大檐帽、军装制服,是那个时代法官特有的装束,也是他们引以为豪、不辞辛苦下基层、进村居为民解纷的动力。洪泽因湖设置、借湖得名,全区55%面积被水域覆盖,纵横交错的水网,为交通工具贫乏的办案人员带来了不小挑战。洪泽湖西岸的临淮、半城等几个乡镇,船是主要交通工具,早期多是木板船,靠人划桨,需要一天才能到达湖西岸。到了1960年,湖上更换了柴油机做动力的铁板船,不过也需要半天,如果遇到风浪,不仅存在翻船的风险,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尽管条件如此艰苦,法官的办案热情一点不减,他们多是两三个人组成一个办案组,带着粮票、菜票在村干部的安排下,与老乡吃住在一起。这一待至少半个月,直到每个村子里的纠纷都化解掉。后来在临淮设置了派出人民法庭,法官过湖频率减少,但替代它的是深入湖区办案。2013年,配置了全省唯一一条巡回审判船,“船上办案、码头普法”成为日常工作的常态。最高人民法院原审委会专职委员杜万华等领导莅临指导,给予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半月谈》等媒体予以报道。

探索

在档案馆查找到的第一份案件,是残害耕牛案,发黄的卷宗、手书的文字,尽管与当前的裁判文书样式不尽相同,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一以贯之、薪火传承,前行从未改变,见证了那个时代司法工作的全貌。限于当时相关法律的不健全,法官断案主要依据当时的法律条文,有时无法解决社会快速发展产生的矛盾纠纷,他们发扬遇难不畏难、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战斗精神,从办案经验中去摸索、从乡规民约中去挖掘,找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土办法”。一名法官带一名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师傅带徒弟”培养年轻法官,通过这种口传心授的传帮带,解决了法官办案经验不足的问题。

当改革春风浸润这个湖滨小城,农村社会、城市国企改革产生的新问题,需要恢复重建的司法机器高效运转。时任院长赵世海提出“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号召,全院上下法官带着文书吃住在农户,现场立案、现场开庭、现场裁判,办案数量跃居全市前列,30多家外地法院前来取经学习。进入新世纪,2012年提出“无讼村居”创建,开展诉源治理,安排法官进驻村居一线,办案关口前移,联合村居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共同做好纠纷排查、调处和法治宣讲,大量纠纷消灭在村居,全员受理案件实现八连降,降幅高达38.91%。工作经验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的批示肯定,已在全省法院全面推广。

力量

十一任院长,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已是两鬓苍苍,他们像是大树的根,把这种力量源源不断地输入给树干、枝叶,而后来的我们正是这样一种新生的力量,厚积薄发、磅礴无穷,凝聚在一起,揭开不法乱象、救治社会弊病,致力于服务社会发展大局,守护大湖儿女安居乐业,对他们的努力付出,人民群众铭记于心。在2016年举办的庆祝建院六十周年大会上,很多老同志不远千里“回家”来,这里有他们惦记的人和事,有他们奋斗的青春,有他们司法为民的足迹。法院刚成立时仅有10人,通过工农兵招干,1958年法院干警发展到60人,到1973恢复重建时已经达到70人。进入新世纪,法院在编干警为89人,加上司法辅助人员,全院干警达到160人。人数在增加、队伍在扩大,这绝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法院队伍整体素质由量到质的飞跃。

当前,在编干警中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0%,研究生学历占到了20%,干警平均年龄30余岁,正是干事创业的黄金时间。队伍锻造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抓好党建、深挖文化、突出办案。纵观64载,一项不变的工作就是锻造一支对党忠诚、干净担当的司法铁军。在院史陈列室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记录着前辈们在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特定使命;一张张奖状、一个个奖杯,见证了法院人赢得了那个时代的辉煌。全国模范法官张贵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忠诚敬业清廉是对他30年来法院工作的真实写照。身边的榜样层出不穷,李锦骏、何素军等一批省级先进工作典型,成为后起领头羊,昂扬向上、担当有为、奋发进取是我们这一代法院人的使命责任,继承好传统,用实干、苦干续写新的业绩。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历史定格的是坐标,站在新的起点,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以更大胸怀,笃定未来发展需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以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守好司法为民初心,担负起公平正义使命。 (鲁海军 贺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