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法治淮安

淮安区法院:铺就道路交通纠纷化解“三车道”

发布时间:2024-05-27

近年来,淮安区法院紧紧围绕群众需求,以源头治理和综合化解为突破口,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打造案件解决“多车道”、拓宽纠纷应调尽调多渠道和提升案件审理效率等形式,积极打造道路交通纠纷处理“三车道”新模式,联合多家单位推出“道易赔”工作品牌。2023年以来,该区55%的道交纠纷化解于诉前,案件审理周期同比缩短11天。

整合资源打造“多车道”  成立“道易赔”联动工作站

640 (2).jpg

走进淮安区交警大队事故科处理中心,设在这里“道易赔”联动工作站让人耳目一新。墙壁上悬挂着司法救助规定、服务承诺、工作职责等多项制度,旁边的展板上公开着赔偿标准、赔偿项目,入口处的“便民留言板”,密密麻麻写着群众的感受和期待。

“以前交通事故案件中的当事人一方,对在交警大队所做的调解方案反悔,这就需要双方再到法院进行立案、审理、判决、执行等一系列诉讼程序,时间会比较长。现在我们院在区交警大队事故处理服务中心派驻一名特聘调解员,发生交通事故后,调解员第一时间进入调解。双方若能达成一致协议,便能现场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调解书。原本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才能结束的案子,现在半天就可以完成,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提高了办事效率。”淮安区法院速裁庭法官白文君说。

据悉,该工作站由淮安区法院与交警部门、调解组织、保险协会、司法局共同设立,实现调解、鉴定、诉讼、理赔等一体化办结。几家单位联合出台《道交一体化联合诉前调审指南》,配套建立交警案件移交、交通事故生命绿色通道、公开鉴定审查、司法确认和诉讼协调、法律援助帮扶、保险快速理赔等制度和流程,实现案件在相关部门间的快速流转、无缝衔接和高效处理。此外,联动公安部门建立信息在线查询机制,可通过在线发送询函的方式,快速调取车辆属性、车辆登记过户情况、车辆保险情况等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淮安区法院与辖区内保险公司签署《交通事故纠纷联调备忘录》,明确相关部门在化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的职责,统一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法律适用标准;向辖区内保险公司发放《道交白皮书》,明确赔偿细则,固化理赔预期,确保类案同调同判,提高了诉前调解成功率和赔偿效率。

该工作站还设有“道易赔调解专家库”,对常发多发涉道交纠纷或案件“把脉问诊”,为道交纠纷处置提供有力智力支持。调解专家共计献策13条,其中4条已被法院推进落实。
    应调尽调引入“宽车道”  把纠纷化解在诉前

640.jpg

“你们双方是否同意刚才的调解方案,如同意,请签订调解协议书,确认一下效力。”“我们同意刚才你的调解方案。”“同意。”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淮安区法院上演,这是一份了不起的成绩单——今年以来,淮安区道交纠纷案件调撤率52.45%,服判息诉率90.78%,判决自动履行率79%。
“辖区内全年发生各类交通事故约3万余件,其中涉及人伤案件约2000余件,通过道易赔联动机制实现诉前调解化解纠纷663件,涉及金额1098.31万元,组织诉前鉴定470余件,协助法院将55%的道交纠纷化解于诉前。”淮安区法院速裁庭庭长李扬介绍道。调解,贯穿着淮安区道交纠纷化解的全过程。发生交通事故后,交警人员对交通事故进行责任认定后,道易赔联动工作中心即派调解人员对双方责任事故进行调解。对诉前调解成功案件,由交警部门制作行政调解协议书送达事故当事人,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两日内即进入司法确认程序。调解不成则立即转入立案程序,确保诉前调解与依法立案无缝对接。对当事人争议大、涉及面广、影响大,可能引起社会矛盾和引发诉讼的重大疑难案件,由公安交警、人民调解员、法院法官共同调解。法院充分适用调解前置程序,引导当事人在登记立案前先行调解,引进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特邀调解等多元解纷力量,做好诉前案件分流指派。收案后对需要司法鉴定的案件,在未进行诉前司法鉴定时就将相关材料发送给保险公司,如保险公司依据受害人伤情出具调解方案得到受害人的认可,则直接出具司法确认书或调解协议。调解未成功则立即进行司法鉴定。2023年,淮安区法院组织诉前鉴定322件,进行司法确认91件。淮安区法院还创新裁判文书制作方法,依据道交案件繁易程度,采用不同文书样式。对于原被告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适用表格式判决书、令状式判决书,文书仅需列明当事人情况、原告诉请、判决要素、判决结果即可。对于原被告争议较大的案件,强调释法说理,同时借鉴吸收“法官后语”等做法,融德、理、情于法中,切实化解当事人双方矛盾纠纷。

快审快结形成“快车道”  整合解纷资源

640 (1).jpg

“一开始,我有些紧张,不知所措。在看到原告提交的要素表后,我明白了原告起诉请求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计算的依据,垫付款的性质等,理清了思路。案件也得到了快速、妥善的调解,非常省心。”一名被告在庭审结束后对淮安区法院要素式审判进行了评价。在淮安区,交警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即要求当事人如实填写《交通事故案件送达地址确认书》。这一个小小的新措施却让道交案件送达时间同比下降20%。当纠纷进入诉讼阶段,法院将根据确认书载明的送达地址和送达方式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避免因无有效送达地址导致办案周期延长。为了达到“快审快结”,淮安区法院审判团队推行要素式审判模式,自主设计“赔偿项目表”“举证质证意见表”“调解表”,协助法官更快捷更准确收集审判要素。向当事人发放“交通事故案件提交材料格式参考”,详细列举原告为证明其诉讼请求应提供的证据材料及获取证据的渠道,提高原告的举证能力,以确保一次庭审查清事实。淮安区法院还推出“互联网+”工作模式,高标准建设专门科技法庭,助推线上立案、线上送达、线上开庭、线上调解、线上司法确认一体化,当事人登录一个窗口即可一键查询、办理相关。2023年以来,道交纠纷案件线上调解、开庭案件155件,电子送达成功率92.3%。对于通过“道交一体化平台”达成调解的案件,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可直接在线申请一键理赔,获赔率达100%。对于可直观确认是否构成伤残的案件,由保险公司通过其公司法医预估伤者伤残等级情况,经调解后,根据伤残情况直接理赔。对于诉讼结案案件,实行法院、当事人、保险理赔员直接交流对接,减少理赔过程中委托诉讼代理人层层报告审批的诉累。“用手机点一点就能收到文书,真是方便。”一名身在外地的案件当事人张先生说,当事人只要通过电子诉讼平台,就可以在线查看立案流程、材料填写、证据准备、费用交纳等各项立案指南,突破空间、地域限制。淮安区法院大力推进邮寄立案、网上立案,加强立案交费系统建设,实现扫码付、刷卡付、转账付等多种支付方式,打造道交案件一站式服务,直通诉讼。同时,依托信息化手段,助推线上解纷模式创新,推行“道交一体化”“一码解纷”等平台的运用,采用非诉方式解决纠纷,通过公道互联、微信群等线上方式进行在线调解、在线诉讼,实现异地“面对面”交流,推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节约诉讼成本,实现足不出户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