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涟水县法院主动创新接受监督方式、拓宽接受监督渠道,为代表委员了解、监督、理解和支持法院工作搭建舞台的同时,注重挖掘代表履职成果的转化,巧借监督之力,奋力助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创新工作理念 实现监督“线上+线下”相融合 63岁的张老汉因赡养问题到涟水县法院诉讼,但张老汉对诉讼流程一无所知,诉讼服务引导员便将其引导至位于涟水县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内的人大代表数字化联络中心,通过大屏播放涟水县法院制作的普法微视频《民事起诉书应该怎么写》,让张老汉从立案登记到开庭审理再到公开判决全流程体验了个遍。“这回我算是全明白喽,谢谢你呀姑娘!”体验了全流程诉讼的张老汉连连称谢。当时正在联络站内值班的人大代表目睹这一幕后也频频点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2022年以来,涟水县法院创新建设理念,以“一地两用、深度融合”的总体思路,顺利完成了人大代表数字化联络中心的功能改造,该中心通过升级软硬件设施,以六个远程终端为载体,打造了诉讼体验和代表履职两大区域。诉讼体验区主要围绕群众模拟诉讼体验、当事人诉讼风险提示、音视频画同步普法三大板块,可视化展示诉讼流程、诉前风险提示、普法宣传等功能,通过为群众打造沉浸式模拟体验,着力提升群众诉讼感知度、风险认知度。代表履职区由庭审监督、执行督导以及人民法庭可视化三大板块组成。人大代表在履职区随时可调阅案卷材料、观看庭审录像、线上旁听庭审;可连线执行指挥中心和干警执行记录仪,见证并督导一线执行工作;还可线上与人民法庭联络点实现即时信息互通、同步监督法庭庭审。“一直以来,院党组都把代表委员对法院工作的监督视为最大的关心、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我们大力挖掘监督模式数字化、智能化和集约化潜能,实现监督法院工作‘指尖’速度的同时,进一步检验了干警在诉讼服务方面的表现,这种‘线上+现场’的监督模式,使代表履职更到位、干警服务更周到、群众体验更满意。”该院党组书记、代院长袁爱军这样说。 依靠人大代表 解决当事人急难愁盼 涟水红窑芦笋产业园顺利通过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考核评估验收,跃升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该项目建设在涟水县红窑镇金城村,而金城村之前曾是集体经济收入长期为零的经济薄弱村,芦笋产业的蓬勃发展让这个村实现了凤凰涅槃。该基地芦笋种植面积133余公顷,年均公顷产量达3万公斤,公顷均效益达24万元,提供近300个就业岗位,实现农民增收800万元。
位于金城村的原金城小学系原告单位所属村小,始建于1950年。上世纪90年代前后该村小由于上级政策、生源减少等因素逐渐弃用。2021年,为保障近2000万元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原告会同镇村需要使用原金城小学校舍土地,被告刘某出面阻拦,称校舍系从原涟水县浅集办事处那里购买,并且被告已使用多年。原告涟水县浅集中心小学、红窑镇人民政府、金城村委会多次与被告沟通未果,诉至法院,要求排除妨害。承办人何志强接到该案后,通过仔细多次实地走访了解情况,仔细分析案情后认为,如果就案办案,周期太长,招商引资项目可能“泡汤”,但结合双方当事人强硬的态度,调解结案的难度太大,当时感觉案件相当“棘手”。本着服务大局的思路,承办人再三考虑后,依然决定再调解试试看,只是这次他换了个方法。承办人通过涟水县法院“1+3”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相关体系制度,找到了红窑镇人大副主席薛进军,想利用人大代表在当地良好的群众基础,或许双方还能坐下谈一谈。这招果然“一针见血”,经过他们互相交叉做原被告思想工作,仅仅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双方当事人都作出了让步,最终顺利调解结案,案结事了。“在与法官一起处理纠纷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还学会了一些调解方法和技巧。”薛进军对能在参与具体案件调解的这个“舞台”上展示“才艺”颇为满足。人大代表与法官“同台共舞”,源于涟水法院的一次有益探索。2022年1月12日,人大代表们在涟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法院工作报告时认为,法院还应在完善便民诉讼服务上多动脑筋、在提升群众满意度上多下功夫。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近年来,涟水县法院创新实践和持续优化“优+”全域诉服机制,形成全过程陪伴、全流程体验、全时段解答、全方位评价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满意度。该经验先后被《新华日报》《江苏法治报》等媒体推介。2022年9月28日、2023年11月3日,淮安中院和江苏高院先后在涟水法院组织召开“优+”全域诉服推进会上,对该机制专门进行了推广。 搭建多方平台 打通接受监督“最后一公里” “法院工作接受人大监督已属常态,但主动成立司法作风督查指导委员会,使我们看到了涟水法院主动接受监督和进一步提升司法作风的决心,也使得人大监督工作更加有章可循。”“今天通过实地走访,才真切感受到法院干警巨大的工作量。”“希望法院能够丰富以案释法的形式,让老百姓更爱看、更易接受。”2023年5月26日,在涟水法院举行的司法作风督查指导委员会聘任仪式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受邀参会人员纷纷为法院工作建言献策。为打造一流的司法作风和一流的法院形象,进一步拓宽代表、委员监督渠道,涟水法院创新联络方式,主动构建平台,成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司法作风督查委员会,定期开展司法作风巡查、暗访活动,反映、传递有关涟水县法院干警的问题举报,并了解办理情况。会上,法院主要领导向15名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大家在充满仪式感的氛围中感受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体会人大监督和法院主动接受监督的“双向奔赴”。此外,涟水法院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为代表联络工作持续搭建平台——将代表关注案件纳入院庭长监督案件的范围,采取每月跟踪督办、定期对上报告和对下通报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推动案件尽快依法办结;要求联络干警采取针对性、区别化联络方式,针对党政机关代表委员,采取上门走访、会议期间约见等方式,及时通报法院工作,征求意见建议。针对企事业单位代表委员,通过举办民营企业座谈会和法律讲座等方式“送法上门”,针对基层一线代表委员,积极开展“法官进网格”等活动;邀请代表委员关注法院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工作信息,宣传法院工作成效。2023年以来,涟水县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旁听庭审、监督执行、参与调解、视察工作15场,共计邀请代表168人次,进一步提升代表委员对法院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相关经验做法得到淮安市人大分管领导、淮安市法院、涟水县委和涟水县人大主要领导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