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法治淮安

涟水法院9项指标位列“第一方阵”背后

发布时间:2021-12-22

截至9月底,涟水法院新收案件13449件,审结12547件,法官人均结案254.1件,省法院通报的10项重点审判质效指标全部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精准快”审判管理理念、打造青年干警攀登计划、人民法庭转型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形成的强劲动力。

640.webp.jpg

“审判质效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之基,每一项举措都要聚焦这一重点,方可行稳致远。”涟水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洋对记者说。

审判质效“精准快”跃升全省第一方阵

“我们每个人的钱都不多,有的几百,有的几千,但法官还是这么快就帮我们结了案。”村民老顾介绍说。

近日,涟水法院受理了27名村民向养殖合作社索要工资的案件。养殖合作社租赁土地进行大棚种植,雇用27名村民在大棚做工。因经营不善,合作社拖欠每名村民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的工资。

这是一批涉及人员多、涉案标的不大的案件。原告年龄普遍超过65岁,且提供的证据只有一份做工记录单。为了尽快化解纠纷,审判团队法官助理刘丹和人民调解员一起与当地村委会联系,深入了解案情,最终在村委会获得了关键性证据。经过法官助理和调解员对做工信息、用工时间和欠款金额仔细核对,被告对所有欠款金额予以认可,最终达成限期给付的调解协议。

今年以来,涟水法院围绕审判质效核心点,树立“精准快”管理理念,以机制管控、关口把控、流程调控为抓手,形成审判质效指标整体持续进位的良好态势。

精细管理,强抓审判管理持续提质。强化诉调对接,对诉前调解不成的案件当场立案,如放弃答辩期则立即开庭,没有争议则当庭宣判,力争“一天结案”。今年以来,该院诉前调解案件5545件,占新收一审民事案件的69.4%。

准确应对,严抓案件质量持续提优。该院出台《优化案件质量10项措施》,重点解决管控不严、质量不高问题。把好“类案检索关”,对法律适用不明、新类型、当事人提交类案生效裁判支持其主张的案件,以及纳入院庭长监管的“六类案件”等,实行“一案一检索”“一案一报告”,所有类案检索报告入卷备查。把好“风险评估关”,形成“一案一表”,实现风险隐患预防在前、化解在先。

快速反应,力抓审判效率持续提速。该院出台《提升审判效率10项措施》,重点解决程序衔接不畅、流转效率不高问题。严格控制排期开庭时间,明确速裁、简易程序、普通程序案件开庭排期最长分别不超过10天、20天、30天。科学配置审判法庭,全院审判法庭归口审判团队使用,由分“庭”到部门调整为分“庭”到法官,实现速裁法官“一人一法庭”、其他法官“两人一法庭”,并明确预排期庭审时间,倒逼法官强化庭前准备工作,提高庭审效率。持续放大速裁工作效应,深化繁简分流改革,扩大速裁案件范围,速裁案件比例提升至83.71%。同时,出台《速裁案件快审操作规程》,推进电话预调解、庭前预评议,力争“一庭结案”,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压降至43天。

人民法庭特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孩子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远走他乡,多年未回。接到孩子申请母亲失踪案件后,我们立即启动相关工作,让孩子在最短时间内享受到帮扶待遇,能够正常地学习生活。”大东法庭庭长何志强介绍说,司法为民是法庭的重要职责,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让群众更多地享受法治的温暖,是每一位基层法官的职责使命。

今年以来,涟水法院更加突出强基导向,全力推动人民法庭转型发展。目前,涟水法院分别设有大东法庭、梁岔法庭和高沟法庭3家基层法庭。

据介绍,涟水法院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化解纠纷、服务群众”为根本,以“一法庭一品牌”建设示范法庭为抓手,着力提升人民法庭司法能力和工作水平,计划通过三年努力,按照“一个法庭一张名片”“一个法庭一套方案”目标要求,建设三个以“N+1”(辖区类案审判+一项助力乡村振兴特色职能)为主要职能形式、具有一定示范引领效应的新型人民法庭。

打造“特色法庭”,推动法庭专业发展。大东法庭建设成专业的“土地资源法庭”,实现土地纠纷诉前化解、仲裁、诉讼一站式服务,被省法院表彰为“类型化纠纷诉调对接先进集体”;梁岔法庭更名为陈师法庭,迁址至陈师街道空港产业园内,打造成专业的“空铁物流法庭”,承担交通运输和物流纠纷专业审判、服务枢纽物流港建设等职能;高沟法庭建设成专业的“生态金融法庭”,承担金融类纠纷案件的专业审判、乡镇金融程序保障职能。

加强人才培养,新进法院干警必须到基层法庭历练,基层干部提拔须有法庭工作经历,鼓励干警到法庭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群众工作方法。目前,三个法庭40岁以下青年干警占80%以上。

强化“基层治理”,推进纠纷多元化解。建立纠纷过滤机制,聘请3名专职、6名兼职人民调解员派驻人民法庭,实行调解速裁无缝衔接;打造专业审判团队,组建“1名法官+1名助理+1名调解员+1名书记员”的审判团队,借力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村居调解等解纷资源,实现“诉减调升”的良好效果。

培养“攀登者”形成事业发展动力源

“之前,我们都没去过省高院,没想到能有这样难得的机会,去省高院跟班学习3个月。”涟水法院法官助理王毛毛现已被提拔为综合办公室副主任。

涟水法院一度面临中层干部脱节、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今年3月份,涟水法院正式实施青年干警“攀登者”培育计划,构建起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骨干力量持续培养、年轻干部快速成长的队伍建设体系。

高标准画好人才培养路线图。制定出台《青年干警“攀登者”培育方案》,紧扣青年干警人才培养三年工作目标,一批成为专家型法官,一批走上中层正、副职领导岗位,少数进入领导班子,形成结构科学、梯队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已有6名“攀登者”被提拔担任中层正、副职。

严卡口把好攀登团队选拔关。开展分类选拔,分向培养业务尖兵、调研精英和文秘骨干等专业型人才,公开选拔10名“攀登者”和20名“前行者”培养对象,建成首批优秀青年人才培育库。人才培育库成员中35岁左右干警占20%,30岁左右干警占47%,25岁左右干警占33%,形成一支“骨干—中坚—新晋”力量平衡、结构合理的优秀青年队伍。

浓氛围激发梯队建设动力源。出台专项考核管理办法,分类开展工作成果积分制考核,明确晋级入库和降级出库标准,强化优进劣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始终保持培育库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建立“攀登者”培育保障机制,每年为培育库所有成员提供不低于一个月的学习、调研、培训时间。截至目前,5名“攀登者”参与撰写的3篇学术论文被省高院推送至最高院参与评选。

精打磨提升人才培育实效性。推行“一人一训一计划”和“AB”双岗位锻炼,“攀登者”成员以在业务庭审判团队和综合部门互挂方式开展工作,定期选派3到5名干警赴上级法院、同级党委政府等单位挂职锻炼,实施“1+1+2”新型传帮带模式,即1名院庭长结对1名“攀登者”和2名“前行者”组建“攀登者团队”,加快青年干警成长成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