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今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工作,坚持在实践中贯彻、实践中深化,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淮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具体工作之中。
在保障经济发展中体现法治担当 在服务和保障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注重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涵,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坚决把牢党的领导这一正确方向。我市高度重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贯彻落实,先后召开了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市委依法治市办会议,印发了《淮安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研究提出了法治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为后续工作开展描绘了精准蓝图。 二是坚决抓住保障发展这一核心任务。实施“筑基浚渠”优化工程,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为确保各项重要决策、重大事项均能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助力。完成新一届市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换届,印发《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工作规则》等制度文件,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工作质效显著提升。今年共对政府涉法事务实施合法性审查97件次,提出法律建议500余条。 三是坚决抓好制度建设这一重要保障。围绕“建成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奋斗目标,深度服务“333”主导产业体系建设等一批重大战略,高质量推进法规政策的立改废释工作。到6月底,已完成1部地方性法规、3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 四是坚决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这一重要载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重要论述,持续实施以“三问三解决”“三到位三满意”“三优化三提升”为内容的法润淮商工程“三部曲”,促进实现了政府公共法律服务保障对企业各类法治需求的无缝衔接、有效回应。今年初,市司法局专门出台《市司法局优化营商环境15条》,推出多项针对性措施,努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在强化公共服务中践行为民理念 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始终坚持法治惠民这一价值追求,各项工作均围绕群众的需求有序展开,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健全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立足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加快推进法援工作站建设,目前已建成23个,占省司法厅下达的年度任务57.5%。得益于站点扩量,仅上半年就办理法援案件3434件,法援覆盖率已提升7.54‱,超额完成半年6‱的任务。 二是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效能。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和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实现法律服务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仅半年,已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19.16万件次,服务总量位居全省第一,群众满意度100%。完成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热线归并优化,实现12348法网与“i淮安”数据对接,“i淮安”法律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在线提供7大类公共法律服务。 三是强化基层普法资源供给。稳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大运河法治文化带“点线勾画”工程,加快建设“法话西游”研学基地等普法阵地,组织制作《周恩来与法治》画册等法治文化作品50余部,梳理培育普法品牌20余个,为群众量身定制了更加丰盛的“普法套餐”,把普法教育宣传融入了群众日常生活。
在严格执法监督中实现规范价值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主动作为,以卓有成效的工作,督促地方政府和部门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一是全力打造行政纾解品牌。以化解行政争议、规范行政行为为重点,着力打造标本兼治的多元纾解体系。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联合市中院和清江浦区法院,构建形成覆盖全市的行政纾解网络,目前,已成功化解行政争议36件。 二是持续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为重点,打响规范执法“三大战役”。打响“全面战”,注重发挥市交通局等5个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全面规范基层执法行为。打响“攻坚战”,联合印发《淮安市规范房屋征收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败诉案件多发的征拆领域实施重点攻坚突破;打响“阵地战”,利用换发全国统一样式行政执法证件的机会,组织全市万名行政执法人员集中轮训、统一考试,持续巩固行政执法人员队伍阵地。 三是严格落实行政复议监督。继续做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规范行政复议办案流程,坚决纠正基层行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半年来,已审结复议案件195件,直接纠错10件,纠错率5.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53%;实质性化解126件,化解率64.6%,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2.04%。
在推进市域治理中彰显部门作为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是政法单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在落实这项重要政治任务过程中,注重突出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非诉纠纷化解机制。实施人民调解“滤网清源”工程,推动民商事社会矛盾纠纷非诉方式源头化解。打造包括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在内的“三所一庭”共建模式,为驻公安派出所调解室新配备人民调解员97名,实现派出所调解员配备全覆盖。推广应用“无讼淮安·一码解纷”平台,以更加便捷的方式,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当前,全市共调处案件21233件,基层化解率和调处成功率均达100%。 二是压实特殊人群管控措施。以“孤雁回归”工程为统领,加强对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和后续照管三类对象的管理帮扶。立足“智慧管”要求,坚持从实战化应用出发升级智慧矫正平台,推动实现由手机、腕带定位核查向人影视频跟踪、人脸抓拍识别的迭代升级,大力推进7个县区国家级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和社区矫正对象视频分析系统全覆盖。 三是推动律师行业规范管理。律师队伍是法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及和谐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加强律师队伍管理实践中,市县司法行政机关坚持抓实两方面工作。一方面,不断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持续推进“律动淮安”等律师行业党建系列工程,着力锻造新时代高素质律师队伍;另一方面,坚持用好律师专业技术特长,充分发挥其在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顾问、诉讼代理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引导律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